这一年的国际护士节,正在见证新时代的来临

2020年的护士节,注定是不寻常的。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护理工作者尤为如此。

随着疫情的“硝烟”散去,这场“战斗”中的的主力军——护士,也即将迎来属于她们的第109个护士节。

这原本就是一个不寻常的护士节。

不寻常的2020

2020年是南丁格尔诞生200周年。这位伟大的女性,曾经在血淋淋的战场上,使士兵的死亡率从42.7%下降到2.2%,扭转了公众对护士的刻板成见。

2020年为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这是在去年5月份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各国政府达成的一致,是对护士及助产士在促进全球卫生健康中所做出的的重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在2020年,“护理在行动”还发起了2020南丁格尔挑战计划,呼吁世界各地的政府和组织投资培养年轻护士的领导能力,帮助打破陈旧定型的规则。

不仅如此,不久前,世卫组织还发布了关于全球护理状况的首份报告——《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

凡此种种皆意味着:2020年对于护士来说,是充满机遇与希望的一年。全球护理将拥有更多政策、资金、机会的支持。

然而谁都没想到,进入这一年,全球先迎来了新冠疫情的“兵荒马乱”,这也成为了护理事业变革的催化剂。

疫情凸显专科护士价值

新冠疫情期间,“护士”这个词脱离医生的光环掩盖,成为同行、公众认可的单独存在。

原因不仅由于张文宏、白岩松等大咖的仗义执言,出院患者的由衷赞美、世卫组织的提名点赞,以及可以在行业引以为傲的近3/4援鄂医务人员占比。

更重要的是,专科护理的发展正在使我国护理队伍发生质的改变。这在疫情的检视中得到凸显。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医疗队专家组成员王泠讲述。

武汉一位70多岁的新冠患者万念俱灰。“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加上截瘫、膀胱造瘘……老人身体经受多大的折磨可想而知。更为悲惨的是,老人会阴和骶尾多处失禁性皮炎、多发压疮。这几乎打掉了老人的生命尊严。

专科护士发挥了关键作用!

王泠介绍,这次前往武汉一线的护理队伍中,除了呼吸和重症护士外,还有很多诸如伤口造口、静脉诊疗、肾内等专科护士。通过为老人清除坏死组织,清疮,贴敷料等精心护理,老人充满皱纹的脸上阴霾扫除、笑容展现。而这,是疫情期间很常见的案例。

“增加了更多专科护理的内容,也是新冠疫情和17年前的SARS相比,很大的不同之处。”北京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霞说,“近些年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力度不断增加,使得我国护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得在这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作用。”

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孙红同样表示,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需要一些脏器支持的手段、方法应用尽用,同时保证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合理运用、有效落实,“其中各专业专科护士起到了主导作用”。

伴随这场专业化变革的,是时代赋予护理的更为宽广的舞台。这使得真正属于护理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护士新时代来临

自19世纪南丁格尔创立了科学的护理专业后,经过一百多年的护理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

“初级卫生保健将是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重要阵地”,《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中指出,在以护士为主导的社区养老护理中心,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护理方案,用专业知识和决策促进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将是今后一项重要健康服务模式。

WHO还提出,需要让更多的护士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和其它卫生专业人才拥有同等的担任领导职务的机会,并且要给年轻护士,提供更多的领导力培训计划。今后,将有更多护士站在更高的舞台上,为自己的同行发声。

科技解放了护士工作中“体力”的部分,让护士得以撕掉“工具人”的标签,用更多的专业性治愈病人。《报告》中描述了现代科技对于护理的应用前景。并特意强调,要促进“technology”即技术在护理关键领域的应用。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也和护理专业发展高度契合。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是普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治疗依从性,一直是护理人才培养中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因此,护士是承担慢病管理的最好人选”,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吴瑛对健康界表示。

“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年!”国际护士会主席安耐特·肯尼迪说,“很多人说你们是今天的英雄,但是我认为,你们是昨天的,也是明天的。”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新时代的护士,抹去护士就是“打针发药”的传统偏见和标签吧!

去敢于拥抱多元化世界,勇敢地表达个人见解、承担社会责任。

你们终将成为时代的见证和推动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