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毕生的追求,乃是为变态反应事业做一点贡献

过敏性疾病“误诊误治”很常见。食物、花粉过敏,都曾出现死亡的病例和报告。也正是这样的例子,坚定了王学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深、更远的心。

年过花甲,本该是儿孙承欢膝下、自己乐享清福的年纪。可对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主任王学艳而言,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见到王学艳,是在一间不足8平米的办公室里。她起身在门口迎接,带着微笑的面庞上,略显血色不足。“主任,您不是在打点滴吗?这么快就结束了?”一名护士半推开门,探着头问,言语中有些诧异。

王学艳摆了摆手,示意她先出去。

“刚从内蒙回来,生病了。”旁边有人解释道。

王学艳并没有接话。当话题转到变态反应科后,她像变了个人一样,眼睛里渐渐放出光芒,精神很快饱满起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主任 王学艳

深陷漩涡的患者

谈起往事,15年前一名叫王凤刚的患者,至今是王学艳心头的牵挂。

在内蒙农村,王凤刚一家原本是令人羡慕的。他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包工头,凭着勤劳、聪明,使家里颇为富足。

没想到一次特殊的“感冒”,给这个家庭带来一场劫难。

不知从何时开始,王凤刚仿佛被“怪病”缠身。他经常性地打喷嚏、流鼻涕、头疼。这种症状在打扫卫生,上菜园摘菜时更重。尤其到了秋天,当玉米授粉期的时候,一阵风吹过,他就会晕倒。用当地农民的话说,“就像死过去了”。

王凤刚曾去当地诊所看病,医生诊断为感冒,并为其开了抗生素治疗。然而,药吃了多个疗程,连续10年从未间断过治疗,病况却逐渐恶化,直至下不了床,听力也逐渐下降。后来,他被怀疑为听神经瘤。而长时间的治疗,也使得原本殷实的家底被掏空。

刚满15岁的女儿、17岁的儿子,不得不辍学,谎报年龄打工,挣钱给父亲看病,家里所有的重担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王凤刚成天痛哭流涕,觉得自己是这个家的“祸害”,请求妻子和他离婚。

妻子是一位坚韧的女性,她说:“就算死,也要死个明白”。妻子委托亲友们抬着丈夫到北京求医,自己则在家四处筹款。

辗转就诊至北京世纪坛医院,王凤刚打算到耳鼻喉科做听神经瘤手术。因一时间筹不到足够的钱办理住院,他就在医院的走廊里待着。

王学艳路过时看到了他,见他流清鼻涕、不停地擦鼻涕,就问:“感冒了吗?怎么还不去住院?”“钱不够。”陪同家属回答道。

就是这一问,改写了这个家的命运。

王凤刚的家人说,“你跟他说话听不见,啥也别提了,成天流鼻涕、打喷嚏,尤其是秋天,玉米、高粱、大麻有花粉时,没等到地里,来一阵风来他就死过去了,啥活儿都干不了,上菜园摘几个西红柿都不行。吃完饭就头疼地嗷嗷叫……”

王学艳一听,这不是典型的过敏症状吗?她便安排人员,免费为其查过敏原,最后结果是食物过敏、花粉过敏。

得到正确的诊断之后,治疗起来并不难。很快,王凤刚头不疼了,内耳水肿消退了,也能听到声音了。然而,长久以来的错误诊断、错误用药,使他身心遭受摧残,也使这个家庭倾家荡产。

这样的例子,在农村等基层地区很常见。米面等常见食物过敏会引起偏头疼,尘土、螨虫、花粉等可以引起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甚至食物、花粉过敏,都曾出现死亡的病例和报告。但因为基层对过敏性疾病认识不足,“误诊误治”很常见。过敏被当作“感冒”等治疗,滥用抗生素、激素等不仅对过敏无效,且容易导致二重感染、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这在农村屡见不鲜。

也正是这样的例子,坚定了王学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深、更远的心。

脱颖而出的科室

挽救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首先需要的是正确的诊断。

加强学科建设,建立人才梯队,显得格外重要。“有了学科,医生、老百姓有这方面的知识,就不再误诊误治了。”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学艳一直在致力于学科建设。

王学艳告诉健康界,由于我国变态反应尚未被列入二级学科,目前还没有变态反应专业的医学毕业生、规培生。从业者只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这意味着他们要丢掉原来的专业。而后期由于职称晋升的限制,科室难以留住这些人才。

此外,由于变态反应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许多医院并没有开设独立专科,从业人员分散在耳鼻喉科、儿科、皮肤科、呼吸科、风湿免疫科等。因此,不管是大众,还是医务人员对变态反应,都存在认知上的不足。

但是,科室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

2012年,王学艳牵头成立了MDT模式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对于常规疾病,科内MDT团队可以满足需要;对于一些较为疑难和涉及全身的疾病,由变态反应科牵头,医院每月定期开展院内MDT团队专家会诊,由涉及到的学科专家共同会诊一个病人,共同出谋划策。

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室实行“量体裁衣”的方式,根据团队成员的亚专业特色,为其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由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导师团”,对科室的骨干人才进行持续性、一对一辅导。对科室人才的学术发展方向、科研课题、论文撰写等予以指导,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主任 王学艳

此外,科室以学术会议的形式,通过多次院内外高峰论坛及学术讲座、科室间相互交流学习、院外基层医生培训、百姓科普宣传、义诊等不断扩大变态反应的普及度和大众的理解程度。慢慢地,不仅门诊患者逐渐增多,其他学科的医生也更加认可变态反应,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变态反应的MDT工作中来。

2013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标志着我国变态反应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了国家队。

科室也依托变态反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项目,先后2次开展内蒙古地区、河北省张北县地区的1万多人的过敏性疾病流调,对摸清当地的过敏性疾病基本情况、扩大变态反应的认知度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出版《中国北方植物花粉调研》、《食物过敏诊疗与疑难病分享》。

2007年,科室牵头成立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2011年与同仁医院张罗教授牵头成立了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连续多年举办过敏性疾病公益内蒙行、京津冀蒙过敏性疾病高峰论坛、变态反应世纪论坛等活动,成为国内的年度变态反应盛事之一。

通过王学艳及其团队多年的心血付出,北京世纪坛医院在全国变态反应学界脱颖而出,“五位一体”防控策略被评为首都医科大学科技进步成果奖。连续3年在复旦变态反应学科排行榜中位列前10。2021年,王学艳主任获批医院领军人才,将带领团队继续在变态反应医教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在呼市建立三级防治体系

团队成熟起来了,她开始抽出精力、着眼全国,去做更多的事情。

2021年7月,北京世纪坛医院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订协议,聘请王学艳主任为首席专家,在呼和浩特地区开展过敏性疾病花粉监测、植被调研、流行病学调查、医生规范化培训和患者健康教育等精准防控工作。

任务就是,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成立变态(过敏)反应中心,9个旗县区二级综合医院分设变态(过敏)反应科,全市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个乡镇卫生院设立变态(过敏)反应门诊,建立起呼和浩特市变态(过敏)反应三级防治体系。

同时,他们还要在呼和浩特市建立了120个花粉监测点,用于防控当地的过敏性疾病。

抵达呼和浩特市的那一天,是下午四五点钟。王学艳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下了车就把行李放在酒店,第一时间赶去医院,看房屋改造情况。

“把基建处处长找来,把业务员找来”,之后,她一一核对房间、尺寸、规格等数据,并告诉他们怎么修改图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主任 王学艳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饭,王学艳就坐上了下基层的车。最偏远的牧区、草原、村落……都有她的身影。

她一个点、一个点地跑,给当地政府讲变态反应科的重要性;给医务人员讲什么是花粉症的症状,看他们花粉监测如何,片子染色是否规范,读数准不准确;之后,去给百姓做科普,讲过敏症状是什么,怎么防,怎么治……“一天下来,我的嗓子是干的。”

当地人大多中午12:00下班,下午2:30上班,有午睡的习惯,可王学艳从来不午休,每天休息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她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陪同她下基层的领导和工作人员10天下来身体都瘦了一圈。陪同的专职司机说:“我第三天就有点支撑不住了,10天下来才逐渐适应了。我在呼市工作了22年,第一次见到这么敬业的专家,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120个花粉监测点,是为了监测不同地区主要的花粉致敏原。通过花粉监测点三个月的监测,能够摸清整个呼市每个地区引起秋季花粉症的主要致敏原是什么。掌握了这个规律以后,就可以针对性地培训医生,规范诊疗,正确地告知老百姓如何预防性用药。

以往每年到了春秋季节,呼市是花粉过敏重灾区,当地民众一个个眼睛肿得跟桃似的,还伴随打喷嚏、鼻塞、喘憋、呼吸困难、全身荨麻疹等症状。王学艳说,如果能够在花粉高峰期之前,让老百姓开始提前防护,到了高峰期,哮喘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就不那么痛苦了。根据花粉监测,2021年7月15日,提出了“呼市地区花粉监测防治要点”。今年花粉过敏病人虽有发病,由于提前防治,症状较去年明显减轻。

“这一模式进一步探索,将来可以复制到很多的地区。”王学艳说,她之所以如此干劲十足地做这件事情,就是因为只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最后真正受益的是老百姓,同时也能推动中国变态反应学科往前走一步。

很多人难以想象,如此辛苦的王学艳,却是在“义务劳动”,并没有任何报酬。当地政府对她说,以后会高薪聘请她。王学艳却表示:“不想要很多钱。”她想的是:“培养一个点,就要成熟一个点,做事一定要做实、落地,不能做虚的。”

事实上,帮扶基层这条路,王学艳及其变态反应科团队,已经进行了10余年。他们的足迹遍布北京市及郊区县(怀柔、大兴、平谷),河北、内蒙古、新疆、山西、山东、天津等6个省,21个市县,36家医院(包括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

在此过程中,他们帮扶建立了7个变态反应诊疗中心,设立了30个变态反应专科门诊,其中有5个中心已经成为当地重点特色学科。尤其是内蒙古锡林浩特蒙医医院,成为了省级蒙医临床重点特色学科;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城社区服务中心不仅解决了当地过敏患者的就医问题,还吸引了许多蒙古国患者慕名就诊。

不仅如此,他们还开展基层医生培训班170余场,查房、带教、手术演示200余人次,培训医护学员2万余人,培养变态反应学科骨干等400余名,为政府有关部门建言建策380条。通过主办33场大型学术会议,150场百姓健康大讲堂,80余次大型义诊,使得直接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

只要有推动变态反应学科发展的探索空间,王学艳都倍感珍惜。

停不下的步伐

从业多年以来,王学艳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疑难、复杂的病人。这些患者大多从农村来,舟车劳顿,愁容满面。这让她深深体会到,基层对过敏性疾病存在认识不足,误诊、误治的情况非常严重。

王学艳很清楚,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基层的变态反应科医生培养起来,把学科建立起来。有了懂变态反应知识的医生,有治疗相应疾病的学科,再加上让老百姓了解过敏性疾病的基本常识,就会使误诊误治率大大降低。

“能够治好一个病人,说实话心里很高兴。因为解决的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的问题。”王学艳说,她希望中国的变态反应科能够得到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希望从事变态反应的医务人员都有一个好的归宿。

对基层的深厚情怀,也源于她出生在农村,知道农村的苦。曾经当过农村赤脚医生的她,背着药箱走过千家万户,知道农村缺医少药;农村的老百姓需要对疾病的认识,需要科普和宣教。

着眼未来,王学艳希望,进一步辐射北京各区县、天津、内蒙古、河北、新疆和山东等地,扩大北京地区变态反应学科在国内的引领作用,打造立足北京、带动全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变态反应学科群,推动变态反应事业快速发展。

王学艳说,她一生的追求,就是能够为变态反应事业做一点贡献,推动中国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这件事情我就会一直做下去。”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采访临近结束,王学艳告诉健康界,明天晚上她又要走了,先到通辽,然后从通辽到呼市。这次她打算去10天,要到4区5县给他们考试,看他们学的怎么样,片子读得是否准确……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