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保险破解亚健康人群的保障问题,数字疗法或成重要抓手

针对非标准化人群的精细化保险服务进入非严肃医疗。

2021年4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函,其中提及:“扩大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覆盖面,提高重大疾病保险保障水平”。

扩大健康险覆盖面,覆盖至亚健康人群,无疑将是巨大的增量市场。然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风险更为复杂,对于风险评估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非标体”的巨大蓝海

“在我眼里,人人都是亚健康。”作为医学博士的前海再保险人寿与健康险业务线研发总监刘飞说,成年人多少都有亚健康问题。

在此背后,是巨大的人群数据。根据爱康健康绿皮书,体检人群中90%至少1项异常,60%至少3项异常,30%至少5项异常;《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疾病史看,人群中23%的人半个月看一次病,13%的人一年住一次院;《中国居民营养玉慢性病状况报告》则指出,中国现确诊慢性病超过3亿人,患者基数仍在扩大。

事实上,“非标体”人群数目众多。2015年至2019年,我国超重及肥胖症人口有5.07亿人,高血压人口有4.2亿人,糖尿病人口有1.21亿人,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600万人。

水滴集团旗下的水滴保工作团队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8:00,系统会准时自动推送三条客服的录音,中层管理干部以上被强制要求必须收听。“我也是听了录音之后才发现原来中国这么大,才知道我们认知以外的广大的客群是什么客群。”水滴保销售副总裁李佳说,在传统保险行业工作近20年后,终于对“亿万民众”有了直观的认识。

低收入客群面临疾病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如何治病,而是直接放弃治疗,还有老年群体的投保诉求,这些都让李佳震惊。“保险市场对老年人群不够友好,很多保司没有太多老年客群。而且有限的产品,老年人也不知道怎么去购买。互联网开发者们认为已经够友好的界面,老年人还是不太懂怎么操作。”

李佳曾经听到电话录音中一个客户想了解每月保费几十元的百万医疗险,尽管客户很想买,但因为有癫痫无法购买。“应保尽保”是保险人的追求,但现实层面的缺失,让李佳深感无奈。

据统计,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投保的用户接近千万量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增量市场,覆盖‘非标体’人群的保险产品从买方市场角度来说占据很大的优势,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非标体人群对于健康保险保障的风险意识相对是更强的,他们更需要保险,也更需要保障。但是当今保险市场对于亚健康人群的保障类产品,其实供给是严重不足的,非常需要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李佳表示。

科技让“精准保险”成为可能

李佳提出的问题,中国保险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江崇光用一个词概括了解决方案:精准保险。

“这是服务非常缺失的方向之一,对各类非标体的保障服务——比如说,对亚健康人群的保障。”江崇光认为,所谓精准保险,就是针对非标准化人群的精细化保险服务进入非严肃医疗的部分。

对亚健康人群的保障,不光是中国,从全世界的健康保险保障来讲,都做得比较弱。尽管亚健康人群往往是社会中非常主要的人群,但得到保险保障的服务一直严重不足。“从保险的角度来讲,保险依托于大数据去建立精算模型,是一种低风险偏好型的工具。因此,做出一款针对亚健康的保险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路径正是精准保险。”江崇光认为。

刘飞认为,4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就提出从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这三个方面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对既往症和慢病人群给予合理保障。“同时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指引了一个方向,即通过科技赋能的手段来增强产品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所谓科技赋能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在前海再保险人寿与健康险业务线负责人全淼看来,保险科技是一个很长的链条。精准保险的实现,要通过构建健康保险的生态圈,基于大量累积的医疗相关数据,得以实现覆盖保险的营销、咨询、购买、理赔、续保等各个环节的保险数据和完善的用户画像——而近年来保险科技公司出现,使之成为可能。

如果长于风险评估和风险定价的再保险公司和触达下沉市场用户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将会引领什么样的新趋势呢?市场上已有新的合作趋势给出了回答。

比如,水滴保与前海再保险已布局在保险产品开发、用户运营、健康管理服务、智能核保、大数据风控等方面合作。同时,首款非标体人群可投保的重疾险产品“水滴守护爱重大疾病保险”在水滴保平台上线,由爱心人寿承保,前海再保险提供再保支持。

与常见的重疾险产品不同的是,非标体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乙肝、高血脂等数十种常见慢性病患者也能投保。而用户只需要通过线上的智能核保系统告知患病情况,就可以实现200多种常见病的自动加费。

科技对保险的助力,大大加速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填补了给商保留出的空间。正如前海再保险总经理范伟书所说,亚健康群体实际上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过去的保险诉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现在经过保司和科技企业共同的努力深度挖掘,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水滴保险保障事业群总经理杨光明确表示,水滴一直聚焦在传统保险的增量市场。“我们服务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过去其实都没有在其他任何渠道购买过保险。”

除了寻找增量市场,“科技+保险”还可以走得更远。保险行业的“科技四化”包括客户的线上化、产品的个性化、客户的数字化、流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江崇光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技术跟保险会息息相关,那就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

数字疗法或是未来解法

“数字疗法或许会成为健康险未来的解法之一”,江崇光提出,在以往,病人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去药房取药,而数字疗法则是将其中的药物更换为了某款手机app而已——当然,也可能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数字疗法也许在未来可以成为亚健康、慢病管理以及相关保险的未来解法。数字疗法可以成为非标体商业保险的重要抓手。”

早在2017年,美国就出现了数字疗法。直到2020年11月,中国首个“数字药品”获批。江崇光认为,“如果我们通过数字疗法对用户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使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降低,实际上等于保险公司有收益,把这部分收益和数字疗法企业进行分成,这对数字疗法来说,也是一个走得通的商业模式,而对保险公司来说,也大大减少了风险。”

“风险管理绝对不是尽量的把那些相对风险偏高的人群排除在承保范围之内,而是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的不同风险,给他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方案供他们选择,以及保险公司更精准的定价。”杨光认为。

焦虑的客户其实正是投保需求最高的客户。刘飞认为,“因为他们是对健康更为关注的客户,他实际上也很想买一份重疾险,但同时也是最为谨慎的用户,对于条款对身体条件的限制非常敏感,很担心未尽告知,将来出了问题,保险公司不赔付。”

而数字疗法的非介入,无负担的对身体干预,也让用户非常感兴趣。成都一家三甲医院正在使用数字疗法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临床试验的医生表示,患者的接受度非常好,参与意愿度很高。

“即使贵,也愿意去买。”北京一位参加慢病数字疗法临床试验的患者告诉健康界,通过数字疗法改善身体状况后,能够参与慢病非标体的健康险,因此他非常愿意购买。

政策

国家卫健委发布《单采血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标准》

2021年8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单采血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标准》(WS/T 786-2021),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该标准由浙江省血液中心作为承担单位组织起草编制,为全国输血医学行业第一个信息化相关的行业标准。

  1. 国家卫健委发布《单采血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标准》
  2. 突出对重点环节和产品的监管!《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公布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
  4. 《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重点对这9方面进行修订!
  5. 商务部发布《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