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团队 EUR J EPIDEMIOL发文揭示中国老年人群体重状态与认知障碍前瞻性关联

既往研究发现,不合理(过高或过低)体重能够引发全身炎症、代谢功能和肠道菌群受损,从而潜在地增加认知障碍或痴呆的风险。但已有的研究多基于西方人群开展,基于亚洲人群的研究发现较为匮乏。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认知障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已达15.5%,总数超3800万。临床上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认知障碍的方法,识别并消除认知障碍的关键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或延缓认知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研究发现,不合理(过高或过低)体重能够引发全身炎症、代谢功能和肠道菌群受损,从而潜在地增加认知障碍或痴呆的风险。但已有的研究多基于西方人群开展,基于亚洲人群的研究发现较为匮乏。

8月9日,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袁长征团队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华丽团队在流行病学权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杂志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its chang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a community-based, 9-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研究利用基于中国社区老年人的前瞻性健康长寿研究(CLHLS)数据,发现老年时期超重(不包含肥胖)与中国老年人较低的认知障碍风险相关,而体重下降过多则与较高的认知障碍风险相关。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体重、体重变化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提供了基于中国人群的证据。

研究首先探索了基线BMI与认知障碍风险的关联。发现与基线BMI正常的人群相比,超重人群认知障碍风险更低(adjusted HR = 0.86, 95%CI: 0.75–0.99),而体重过轻、肥胖的人群与正常体重人群的风险接近。研究也进一步探索并发现BMI变化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P<0.001)。对比3年内体重稳定(变化率为-5%-5%)的人群相比,体重大幅下降(<-10%)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 (adjusted HR = 1.42, 95%CI: 1.29–1.56) 。

上述基于中国老年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提示,由于体重变化史是老年人容易回忆或衡量的指标,临床实践及人群健康项目中,应该关注老年人群既往体重变化的情况,从而辅助识别老年人群中认知障碍的高危人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武珊珊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吕晓珍博士为本研究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袁长征研究员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华丽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