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围墙资源共享,北京拟组建眼科、肿瘤科、骨科、急诊医学等学科协同中心

北京市医管中心科教处处长潘军华透露,北京未来将组建完成近20个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包括眼科、肿瘤科、骨科、急诊医学、神经内科等学科的协同中心。

消化内镜约不上、各医院诊疗水平不同易误诊……为提升北京市属医院整体发展水平,2017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现北京市医管中心)在儿科和消化内科启动医学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建设。其中,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作为牵头单位。

2021年9月28日,该中心举办媒体沟通会,介绍该中心的发展成效及未来方向。北京市医管中心科教处处长潘军华透露,北京未来将组建完成近20个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包括眼科、肿瘤科、骨科、急诊医学、神经内科等学科的协同中心。

提升学科实力,让消化人和需要消化人帮助的病人受益

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生活压力增大以及工作节奏变强等因素,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逐年升高。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下称消化协同中心)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宣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14家市属医院及北京潞河医院组建。消化协同中心旨在打造引领国内消化系统疾病医疗、科研与人才全面发展的医学科技创新中心。

最初,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的建立亦存在难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消化协同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辛有清透露,各家医院消化学科优势资源分散,缺乏统筹规划,总体学科实力不足,学科特色与影响力欠佳,缺乏具有高影响力的临床研究成果,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缺乏统一诊疗路径,尤其是存在高端人才规模不足的问题。

消化协同中心组建同时提出了建设目标:整合市属医院消化学科优势资源,建立协同合作网络;特色互补结对子,形成优势互补的特色学科体系,中心还搭建远程交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建设消化协同中心,受益的是谋求提升的消化人,以及需要消化人帮助的那些病人们。”辛有清说。

创新学科管理模式,让医疗资源共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晶介绍,在2017年,医院内镜中心只有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医技护士,1名内镜洗消人员,到2021年,中心各类人才数量已经达到17人,在消化协同中心建立之后,医院在患儿消化道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上,得到明显提升。

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济,北京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的变化,是中心各单位整体提升的一个缩影,这离不开中心各项举措的施行与落地。健康界从媒体沟通会上获悉,消化协同中心顶层设立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中心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方案落实管理,中层设立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等联络事宜,同时分解中心建设任务并立项,以项目促建设并实施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确保中心建设工作有决策、有协调、有落地。此外,逐步制定健全项目研究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科研经费支出等工作制度20余项,确保中心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针对16家单位消化学科涉及科室的学科特色、发展需求、成熟度与差异度,消化协同中心逐步探索,以胃肠道疾病为主的引领式协同和以肝脏疾病为主的互补式协同两种模式。针对胃肠特色为主的成员单位,通过“传帮带”模式提升中心整体胃肠道疾病诊疗能力。同时,针对肝病特色为主的成员单位,通过与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组团发展,通过“优势互补”并跑模式研究创新先进疾病诊疗技术。力求在医、教、研三方面,搭建临床研究支撑、医疗同质服务及教育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心消化学科整体提升。

消化系统疾病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规范的临床路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消化协同中心主任张澍田表示,在消化协同中心组建之后,中心制定了包括内镜下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12条临床诊疗路径。

“协同中心的建设,就像各家医院在一起跑马拉松,某家医院在这个阶段领跑,之后会有其他医院在下个阶段领跑,大家始终是一起往前跑,共同发展。”张澍田特别提到,13家医院在科研上实现并行驱动,做到“标准通,技术通,数据通,成果通”。

学科特色与消化学科相辅相成,形成全新诊疗特色

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国居民常见的疾病,同时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高发恶性肿瘤。面对患者需求,消化协同中心各医院努力化解医疗资源、人员、技术、质量控制等缺口,通过增加床位设备配置、优化推广就诊流程、开展周末和晚间门诊,提升服务能力。中心通过加强院间合作,疑难病例讨论分享,定向技术辅导,完善院间会诊机制,开展消化疾病急诊绿色通道等方式,提升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疾病诊治能力。

202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重症监护室,住进了一名消化道出血并发肺大泡、气胸的老年患者,患者年迈且多病并发,病情迅速恶化。安贞医院启动中心紧急会诊,联系北京友谊医院李鹏主任医师,同时安贞医院消化科、麻醉科医师护士为手术做好准备。李鹏开始手术时,患者因持续出血,血压急速下降,神志已不清醒,随时可能窒息。李鹏迅速找到十二指肠出血点,连续打了几个止血夹,最终成功止血,患者转危为安。

这个疑难病例的成功救治,不仅基于有效的院间联动机制,更离不开中心各医院针对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处置能力提升。由于16家成员单位学科特色和实际需求均不同,消化协同中心与学科特色突出、需求明确的医院合作,从而促进成员单位间学科特色与消化学科相辅相成,形成消化系统疾病差异化诊疗特色。

安贞医院作为心血管疾病特色医院,着力提升消化道出血诊疗能力,形成双抗(抗凝和抗血小板)合并消化道出血诊疗特色。与2017年相比,安贞医院2020年上消化道出血检查及治疗量提升36.17%、下消化道出血检查及治疗量提升83.33%。

儿童医院大力提高儿童消化系统疑难重症识别及处理能力,在中心辅助下,逐步开展儿童胃肠镜、超声内镜等多项内镜诊疗技术,在儿童小肠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

老年医院提升老年群体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能力,开设了老年消化内镜日间病房,直接服务于需内镜下手术和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并且开展了老年患者的无痛内镜检查工作。

同仁医院逐步形成耳鼻喉头颈外科肿瘤合并食管癌学科诊疗特色,提升消化系统多发癌症诊治,诊疗了包括下咽癌合并早期食管癌、舌癌合并早期食管癌等数十位患者,通过精准和微创的治疗,帮助患者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首都将组建20个学科协同中心

北京医管中心科教处处长潘军华相信,学科协同中心的建设,不仅探索了全新的工作机制,还通过模式的推行,让各家医院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据显示,消化协同中心建立之后,中心各单位消化内科门诊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2%,消化内镜检查作为目前消化系统疾病最常用的关键诊疗技术,需求更是直线上升,中心成立以来整体平均年增长率达20%。“这意味着大家都在医疗服务上取得了成效,也折射出北京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潘军华说。

消化协同中心的建立,给了管理者很大信心。潘军华说,当下,国家对公立医院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北京市属医院需要新的模式来满足和支撑发展的需要,消化协同中心模式有很大的创新性和生命力,因此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在现行的基础上,北京市医管中心将召集市属医院中符合牵头学科标准的医院,组建完成近20个协同中心的建设,这其中包括眼科、肿瘤科、骨科、急诊医学、神经内科等学科的协同中心,通过创新模式,把市属医院统筹起来,加快医院学科提升,从而提高服务能力。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