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质量奖背后的故事(六):智慧药学服务化零为整

在向大雄推动下,药学部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在医疗改革持续深入的当下,高质量发展成为公立医院发展的关键词,而安全合理用药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更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纵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下称湘雅二医院)药学部一年243.5万张门急诊处方,病区医嘱1308万条,近16亿元药品采购、维护、调配,涉药医疗事故为零、涉药医疗纠纷为零,至今无一例假劣药品出现。这是湘雅二医院药学部原主任向大雄与团队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亦是他们树立的药学高质量发展标杆。

探究其高分答卷的背后,向大雄坦陈,新医改对药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单纯靠人和经验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药学部敏锐地意识到团队要发展,文化是引领,人才是基础,信息是翅膀,决定使用新技术“加持”——信息化。对于信息化的总体要求是化零为整,资源整合,开展智慧药学服务。在向大雄的推动下,药学部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信息化建设之路。请看省长质量奖背后的故事之六——信息化建设篇。

一个新切入点

2014年,湘雅二医院新建内科楼要设置药房。当时有两种方案,按传统模式,简单易行,但存在劳动强度大、准确性差,数据零散,差错事故不便于追踪等弊端。

向大雄考虑到:能否引入现代物流与仓储管理系统,将住院患者用药从药品调配、运送、到接受使用,形成一个闭环管理,这个设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湘雅二医院临床药学研究所副所长 朱运贵

据参与实施的湘雅二医院临床药学研究所副所长朱运贵以及药品信息专干邓小云回忆,开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先解剖院内药品配送的每个节点。首先,把传统的“人找药”变成“药等人”,在收集病房用药需求并分析后,依据各病区医嘱执行时段不同等情况,系统对长期医嘱药品的调配和配送时间进行错峰分配,设置“一键生成大单”功能键,将该时段各科室的长期医嘱生成电子标签辅助调配的药品统领单,便于集中调配;其次,对临时医嘱进行医嘱拆分与重构,设置“一键组车”功能键,将该时段各科室的多个临时医嘱汇总成一个药品统领单,避免药师只能逐一调配弊端。

这个小的改变,一下就突破了医嘱集中时人工繁忙的瓶颈,直接提高了调配的效率。

一个智能药房

与其他药房相比,经过信息化改造后的内科楼药房看起来格外不同。药架上摆放着各种药品,药品下方都有一个电子显示装置。调剂药师拿到药品统领单后会先进行扫码,之后对应的药品就会自动亮灯,药师们只要按照亮灯提示的位置和数量,即可完成取药。

这就是药学部根据现代物流理念,打造的电子标签系统,以一连串装于药架上的电子显示装置,指示应拣选药品的位置及数量,从“人找药”实现“药找人”辅助药师减少调配时间。

药品调配完后,药车被推送至复核台进行电脑辅助复核。在该环节,药师扫描过统领单条形码后,WMS 系统便能获取该病区的统领单中所含的药品信息,并将药品的名称、数量和药品图片显示出来辅助药师核对,调剂差错能被及时发现并记录,用于后续的差错分析与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药品由药师在复核台复核完毕后,系统将自动打印该病区的封条,由护工扫描药品信息条形码及工号统一配送。药房和病区护士站都可以通过WMS系统对整个药品调配状态进行全程跟踪和溯源,在提高药房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药品调配的实效性。

从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分拣系统、药品电脑复核系统到全程物流跟踪系统4个功能模块,这四个部分组成了药学部搭建的数字化智能药房。利用药品智能化管理,药师极大地被解放了出来。药学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与之前相比,药师平均调配时间节省50%以上,调配错误明显下降。

内科楼药房的另一创新之处还在于其搭建的冷链监控系统。针对一些需要在特殊环境和温度下保存的药物(特别是生物制剂等),冷链监控系统将药物储存环境信息与管理人员手机关联,只要发生温度和湿度的异常变化,系统除了可自动记录外,更能及时向管理人员的手机发出提示,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此外,药学部还引进“智能药柜”、快速发药机等先进设施,率先在全省完成门诊药房信息化和自动化改造,持续优化调剂流程,将高峰时段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一块药学服务拼图

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不是向大雄的最终目标,他想要将解放出来的药师力量投入到药学服务上,让药师的功能逐渐从用药保障向用药服务转变。

从医生开药到患者用药的每个环节,都是药学服务质量改进的一块拼图。信息化的加持,是药学部服务质量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引擎。得益于其筹划,向大雄带领湘雅二医院药学部药师从“幕后”走到“台前”,医院临床药师会诊量从2004年的90例增至2020年的5000余例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健康界了解到,药学部通过Webservice接口与HIS系统集成,搭建合理用药系统。该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过敏史,检查检验结果等就诊信息以及合并用药情况,精细化设置每种药品在不同科室应用时的处方刚性拦截和风险提示规则。目前,药学部正分科室逐步推行处方前置审核,将用药安全风险的“人工事后点评”转变为“信息化事前控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以用药监测为例,2017年药学部派资深专职药师成立药品质量与临床用药监测办公室,建立药学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优势,在医嘱系统中对全院药品进行限定日剂量(DDD)值录入以及医保支付提醒,超剂量和超限量医嘱的抽查筛选变为精准定位,用药监控由原来的数量、金额粗放型评价转变为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事后评价转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重点监控品种的评价结果交由医务部处理或上报省临床用药质控中心,进一步提高全院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再以患者用药为例,药学部充分利用融媒体的渠道,提供延伸服务。药学服务的两个微信公众号于2018年相继上线,设立信息资讯、药学服务和就诊指导等栏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用药安全信息。2020年药学部开通“‘抖’会用药”视频号,进一步利用短视频的形式指导用药,通过健康科普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至此,从药品管理、药物医嘱数据分析、药学数据上报再到用药指导,药学部的信息化贯穿了患者用药的全过程。

一个医院药学信息化体系

在向大雄看来,质量管控最核心的是体系建设。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正浮现的良性循环印证了向大雄的理论:药房的智能化将药师从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解放出来的药师利用信息化为医患提供院内和院外延伸药学服务,服务中产生的数据又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促进药师提高药学服务工作效率。

于是,药学部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就是在完善各模块功能基础上,整合为一个数据中心——医院药学信息体系(HPIS)。据药学部副主任方平飞介绍,HPIS系统包括药事管理、临床药学服务、科研管理、教学与培训管理、科务管理等5大平台,各平台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实现药学部各项主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药学部副主任方平飞

至于HPIS系统的现实效果,方平飞告诉健康界,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需要不断完善闭环,“遇到发展中的新问题后,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进一步推进,真正做到有药的地方就有信息化的药学服务。”

正如向大雄所提到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规范化、精细化、自动化。在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在信息化体系建设的路上,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学科建设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列的湘雅二医院药学部,脚步从未停歇。

后续报道,敬请关注省长质量奖背后的故事之七——质量管理篇。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964